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69节重点

第三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六节小儿腹泻的护理

采分点必背

采分点1:小儿腹泻又称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采分点2:小儿腹泻严重者可伴有脱水、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生在2岁以下小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发病率最高。

采分点3:小儿的胃酸低,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SLgA均较低,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差,故易发生小儿腹泻。

采分点4:小儿腹泻肠道内感染主要山病毒、细菌引起,秋冬季节的幼儿腹泻80%以上是由病毒感染所致、以轮状病毒感染最为常见;细菌感染(不包括法定传染病)以致病性大肠杆菌为主。

采分点5:病原体侵人消化道,可致肠黏膜发生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溃疡和渗出等病变,使食物的消化、吸收发生障碍,未消化的物被细菌分解(腐败、发酵),其产物造成肠蠕动亢进及肠腔内渗透压升高引起感染性腹泻。

采分点6:小儿轻型腹泻多为饮食因素或肠道外感染所致,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表现为食欲缺乏、偶有呕吐、大便次数增多,但一般每日在10次以内,每次大便量不多。

采分点7:小儿轻型腹泻的大便一般为黄色或黄绿色稀水样,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

采分点8:小儿重型腹泻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以外,还有明显的脱水、电解质乱、酸碱失衡及全身中毒症状。

采分点9:小儿重型腹泻的胃肠道症状表现为倉欲缺乏,常有巫叶,腹泻频繁,大便每日10余次至数10次,多为黄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最多,有少量黏液。

采分点10:小儿重型腹泻的水、电解质和酸喊平衡紊乱表现主要表现为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低钙血症、低镁血症等。

采分点11:小儿重型腹泻病人可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比例不同而导致不同性质的脱水,以等渗性、低渗性脱水多见。

采分点12:小儿重型腹泻中,低渗性脱水血钠浓度mmol/L,等渗性脱水血钠浓度为~mmol/L,高渗性脱水血钠浓度mmol/L

采分点13:一脱水患儿,表现烦躁、口渴极明显、皮肤尚可、血压正常、尿少,应考虑为高渗性脱水。

采分点14:小儿重型腹泻病人可有低钾血症的症状,主要表现如下。1.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精神不振、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腹胀、肠鸭音减弱或消失;2.心脏损害:心音低钝、心律失常、心电图出现U波等。

采分点15:轮状病毒肠炎又称秋季腹泻,多发生在秋冬季节,以6~24个月婴幼儿为多,常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感染中毒症状不明显,常伴脱水、酸中毒。

采分点16:轮状病毒肠炎的大便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含少量黏液,无腥臭昧,每日几次到几十次,量多。

采分点17:轮状病毒肠炎大便检查可见少量白细胞,血清抗体多在感染后3周上升。

采分点18: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炎多见于气温较高季节,常有恶心呕吐、里急后重及全身中毒症状,甚至体克,大便呈黏液脓血便,有腥臭味,可见大量脓细胞、白细胞和红细胞。

采分点19:真菌性肠炎常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2岁以下婴儿L多见,病程迁延,常伴鹅口疮,大便稀黄,泡沫较多带黏液,有时可见豆腐渣样细块,大便检查可见真菌孢子和假菌丝。

采分点20:轻型腹泻患儿粪便镜检可见大量脂肪球;中重度腹泻患儿粪便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有些可有不同数量红细胞。

采分点21:血液生化检查中,血钠测定可提示脱水性质;血钾测定可反映体内缺钾的程度;血气分析可了解酸碱平衡性质和失衡程度。

采分点22:年推荐低渗透压配方为:氯化钠2.6g,枸橼酸2.9g,氯化钾1.5g,葡萄糖13.5g,加水ml配成总渗透压m0sm/L(如不计葡萄糖,渗透压为1/2张)。

采分点23:液体疗法时常用的静脉补液溶液中`非电解质溶液常用5%或10%葡萄糖溶液,主要供给水分和供应部分能量。

采分点24:0.9%的氯化钠为等渗电解质溶液,常与其他液体混合后使用。

采分点25:生理盐水输人过多可使血氢过高,尤其在酸中毒或肾功能不佳时有加重酸中毒的危险,故临床常以2份生理盐水和1份1.4%碳酸氢钠混合,使其Na﹢与CIˉ之比为3:2,与血浆中钠氯之比相近。

采分点26:液体疗法时常使用10%和15%氯化钾电解质溶液进行静脉补液,氯化钾溶液均不能直接应用,须稀释成0.15%~0.3%浓度的溶液静脉滴注.

采分点27:碳酸氢钠溶液可直接增加缓冲碱,纠正酸中毒作用迅速,是治疗代谢性酸中毒的首选药物,临床一般用10%葡萄糖按3.5倍稀释为等渗液使用。

采分点28:2:1溶液,即2份生理盐水和1份1.4%碳酸氢钠(或1.87%

乳酸钠)组成,为等张液,常用于低渗性脱水或重度脱水。

采分点29:4:3:2溶液,即4份生理盐水、3份5‰一10%葡萄糖和2份1.4%碳酸氢钠,为2/3张液,常用于中度低渗性脱水。

采分点30:小儿腹泻静脉补液第一天的补液总量包括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三方面。

采分点31:小儿腹泻静脉补液的种类根据脱水的性质而定。一股情况下是感低渗脱水补2/3张至等张含钠液;等渗脱水补1/2~2/3张含钠液;高渗脱水补1/3~1/4张含钠液。

采分点32:小儿腹泻临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可先按等渗脱水处理,同时应测血钠、钾、氯含量,以确定脱水性质,指导补液。

采分点33:小儿腹泻累计损失量应在8~12小时内补足,滴速约为8~10ml/(kg·h)。

采分点34:小儿腹泻重度脱水或有周围循环衰竭者应首先静脉推注或快速滴入2:1等张含钠液20ml/(kg·h),总量不超过ml,于30~60分钟内静脉输入,以扩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和肾功能。

采分点35:小儿腹泻补充继续损失量一般用1/3~1/2张含钠液。

采分点36:脱水输液,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在补充累计损失量后的12~16小时内均匀滴人。滴速约为5ml/(kg·h)。

采分点37:小儿腹泻病人需要控制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水样便一般不用抗生素;黏液、脓血便应针对病原选用抗生素。

采分点38:小儿腹泻病人选用抗生素时,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等感染所致肠炎选用抗革兰阴性杆菌抗生素以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真菌性肠炎应立即停用原使用的抗生素,根据症状选用万古霉素、甲硝唑等药物或抗真菌药物治疗。

采分点39:腹泻小儿口服补液盐时应注意:1.服用期间应让患儿照常饮水,防止高钠血症的发生;2.如患儿出现眼睑水肿,应停止服用,改为口服白开水。

采分点40:小儿腹泻静脉输液中应按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原则按医嘱分批输人液体。

采分点41:治疗小儿腹泻时,微生态制剂如果是活菌制剂,服用时应与口服抗生素间隔至少1小时以上。

采分点42:小儿腹泻的饮食调整原则为由少到多、由稀到稠、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调整速度与时间取决于患儿对饮食的耐受情况。

历年考题

1.患儿7个月,腹泻。排黄绿色稀水样便2天,每日4~5次,精神状态好。为预防脱水给口服补液盐(ORS),其张力是(E)

A.1/5张

B.1/4张

C.1/3张

D.1/2张

E.2/3张

口服补液盐(ORS)溶液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用于急性腹泻合并脱水的一种溶液。一般用于轻、中度脱水无明显呕吐者,新生儿和有明显呕吐、腹胀、心肾功能不全等患儿不宜采用。口服补液盐(ORS)溶液的配方为:氯化钠2.5g,枸橼酸2.5g,氯化钾1.5g,葡萄糖20g,加水ml配制成张力2/3张的液体。

第三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七节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采分点必背

采分点1:肠梗阻按梗阻发生的基本病因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其中,机械性肠梗阻最常见。

采分点2:粘连性肠梗阻常在腹腔内手术、炎症、创伤、出血、异物等引起肠粘连的基础上,由于肠功能紊乱、饮食不当、剧烈活动、体位突然改变等因素诱发肠梗阻的发生,临床上有典型的机械性肠梗阻表现。

采分点3:小肠扭转表现为突发脐周剧烈绞痛,常牵涉至腰背痛,频繁呕吐,腹胀不对称,病人早期即可发生休克。

采分点4:肠扭转病人腹部检查有时可扪及压痛的扩张肠袢,腹部x线检查可见空肠和回肠换位或“假瘤征”等影像特点。

采分点5:肠套叠多见于2岁以内的儿童,以回肠末端套入结肠最多见,常为突然发作剧烈的阵发性腹痛,伴有呕吐和果酱样血便,腹部可扪及腊肠形肿块,并有压痛。

采分点6:肠套叠X线空气或钡剂灌肠检查可见到空气或钡剂在套叠远端受阻呈“杯口状”阴影。

采分点7:动力性肠梗阻是由于神经反射或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功能紊乱导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可分为麻痹性肠梗阻、痉挛性肠梗阻。

采分点8: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部大手术、腹膜后血肿或感染易引起麻痹性肠梗阻,肠道功能紊乱和慢性铅中毒易引起痉挛性肠梗阻。

采分点9:肠梗阻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可分为单纯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

采分点10:机械性肠梗阻的腹痛特点为阵发性剧烈腹痛;绞窄性肠梗阻表现为腹痛发作间隙时间缩短,呈持续性剧烈腹痛伴阵发性加重;麻痹性肠梗阻呈持续性胀痛。

采分点11:高位肠梗阻时呕吐出现早且频繁,呕吐物主要为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低位肠梗阻时呕吐迟而少,呕吐物为粪样;麻痹性肠梗阻时呕吐呈溢出性

采分点12:麻痹性肠梗阻的腹胀特征为均匀性全腹胀;绞窄性肠梗阻的腹胀特征为腹胀不对称。

采分点13:停止排便排气见于急性完全性肠梗阻,但发病早期,尤其是高位肠梗阻,其梗阻以下的肠腔内尚残留的气体或粪便,可以自行或灌肠后排出。

采分点14:单纯性肠梗阻可见肠型和蠕动波;麻痹性肠梗阻可见全腹胀隆,肠扭转时腹胀不对称。

采分点15:单纯性肠梗阻腹部轻压痛,无腹膜刺激征;绞窄性肠梗阻腹部有固定性压痛、腹膜刺激征,有时可触及有压痛的肠袢包块

采分点16:机械性肠梗阻可闻及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或金属音;麻痹性肠梗阻有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采分点17:绞窄性肠梗阻时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可明显增高,呕吐物和粪便检查可有大量红细胞或隐血试验阳性。

采分点18:一般梗阻发生4~6小时后,立位或侧卧位腹部平片可见多个阶梯状排列的气液平面。

采分点19:绞窄性肠梗阻x线检查可见孤立、突出胀大的肠袢,且不受体位、时间的影响或有假肿瘤阴影。

采分点20:肠梗阻病人胃肠减压期间应注意保持负压吸引通畅,密切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状及量,若抽出血性液体,应高度怀疑绞窄性肠梗阻。

采分点21:若病人为不全性、痉挛性或单纯蛔虫所致的肠梗阻,可适当顺时针轻柔按摩腹部,并遵医嘱配合应用针刺疗法,缓解疼痛。

采分点22:肠套叠系指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人邻近肠粹所致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发生在2岁以内,以春秋季多见。

采分点23:肠套叠多为近端肠管套人远端肠腔内,按套人部分的不同分为:回自.型、回结型、小肠型、结肠型和多发型。其中以回盲型最为常见。

采分点24:肠套叠表现为突然发作的阵发性哭闹,屈膝缩腹,面色苍白、拒食、出汗,持续数分钟或更长时间后腹痛缓解,安静或人睡,间歇10~20分钟又反复发作。

采分点25:肠套叠病人的呕叶物为胃内容物,初为乳汁、乳块和食物残渣,后可含胆汁,晚期可吐粪便样液体。

采分点26:血便为肠套叠的重要症状。在发病后6~12小时排出果酱样黏液血便,或做直肠指检时发现便。

采分点27:多数肠套叠患儿在右上腹可触及腊肠样包块,晚期发生肠坏色或腹膜炎时,可出现腹胀、腹肌紧张和压痛等,不易扪及包块。

采分点28:急性肠套叠是危及生命的急症,复位是紧急的治疗措施,一旦确诊需立即进行。

采分点29:病程在48h以内,全身情况良好,无腹胀,无明显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的肠套叠患儿可采取灌肠疗法

采分点30:灌肠疗法包括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空气灌肠、钡剂灌肠复位三种方法。首选空气灌肠。

历年考题

1.预防肠扭转最重要的措施是避免(E)

A.腹部受凉

B.进食高脂饮食

c.进食辛辣饮食

D.进食高蛋白饮食

E.饱餐后剧烈运动

肠扭转是一段肠袢沿其系膜长轴旋转而致的闭袢性肠梗阻。小肠扭转多见于青壮年,常在饱食后剧烈运动时发病。所以,预防肠扭转最重要的措施是避免饱餐后剧烈运动。

2.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包括(C)

A.腹痛

B.腹胀

C.腹泻

D.呕吐

E.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肠梗阻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腹痛、呕吐、腹胀和停止肛门排气排便

第三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八节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采分点必背

采分点1:阑尾管腔阻塞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原因。

采分点2:阑尾管腔阻塞主要是由于管壁内丰富淋巴滤泡的明显增生,其次是粪石阻塞,异物、炎性狭窄、寄生虫、肿瘤等引起。

采分点3:根据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过程和病理解剖学变化,可分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四种类型。

采分点4:急性阑尾炎典型的腹痛发作始于上腹,逐渐移向脐部,数小时(6~8小时)后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

采分点5:急性阑尾炎发病早期可能有厌食、恶心,呕吐也可发生,但程度较轻。有的可能发生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伴随腹膜炎后可致麻痹性肠梗阻。

采分点6:急性阑尾炎病人表现为早期乏力,炎症较重时可出现中毒症状,

发热,体温达38℃以上。阑尾穿孔时体温会更高,达39℃或40℃。发生门静脉炎时可出现寒战、高热、轻度黄疸

采分点7:右下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常位鱼麦氏(McBurney)点,即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

采分点8:急性阑尾炎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采分点9:急性阑尾炎实验室检查中,盲肠后位阑尾炎累及输尿管时,尿中可出现少量红细胞和白细胞。

采分点10: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病人先使用抗生素控制症状,一般3个月后再行手术切除阑尾。

采分点11:急性阑尾炎病人应采取半卧位或斜坡卧位,以减轻腹壁张力,有助于缓解疼痛。

采分点12:内出血是急性阑尾炎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多因阑尾系膜结扎线松脱所致,常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故手术后当天应严密观察脉搏、血压。

采分点13:切口感染是急性阑尾炎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术后3~5天体温升高,切口疼痛且局部有红肿、压痛或波动感。

历年考题

1.急性阑尾炎患者最典型的症状是(B)

A.转移性脐周疼痛

B.转移性右下腹疼痛

C.固定的脐周疼痛

D.固定的右下腹痛

E.腹痛位置无规律

急性阑尾炎的腹痛多开始于上腹部或脐周,阵发性疼痛,位置不固定,数小时或10余小时后,疼痛转移至右下腹、为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位置固定。这种转移性右下腹疼痛是急性阑尾炎的典型症状

2.患者,男,38岁。阑尾穿孔合并腹膜炎手术后第7天,体温39℃,伤口无红肿,大便次数增多,混有黏液,伴里急后重。该患者可能并发了(C)

A.肠炎

B.肠粘连

C.盆腔脓肿

D.膈下脓肿

E.细菌性痢疾

急性阑尾炎冰后可引起腹腔脓肿并发症,即炎症渗液积聚于膈下、肠间、盆腔而形成。表现为术后5~7天体温升高,或下降后又上升,并有腹痛、腹胀、腹部包块或排便排尿改变等。若腹腔脏器炎症疾病伴有大便次然半重感,考虑盆腔脓肿形成。

第三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九节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采分点必背

采分点1:疝最多发生在腹部,腹部疝尤以腹外疝多见。

采分点2:腹外疝根据其发生部位可以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其中以腹股沟斜疝的发病率最高,约占全部腹外疝的75%一90%,是最常见的外疾病之一。

采分点3:典型的腹外疝由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外被盖组成。其中疝内容物是进人疝囊的腹内脏器或组织,以小肠最为多见,大网膜次之。

采分点4:腹壁强度降低、腹内压力增高是腹外疝发病的两个主要原因。

采分点5:发生腹外疝的局部腹壁均为强度减弱的区域。造成腹壁强度减弱的原因有先天性结构缺陷和发育异常及后天性腹壁肌功能丧失和减退。

采分点6:根据疝的可复程度和血供情况等,腹外疝可分以下易复性疝、难复性疝、嵌顿性疝、绞窄性疝四种类型。

采分点7:易复性斜疝除腹股沟区有肿块和偶有胀痛外,并无其他症状常在站立、行走、咳嗽或用力时出现肿块,肿块多呈带蒂柄的梨形,可降至阴囊或大阴唇。

采分点8:滑动性斜疝多见于右侧腹股沟区,除了疝块不能完全回纳外,还有“消化不良"和便秘等症状。

采分点9:嵌顿性疝多发生于斜疝,其主要原因是强体力劳动或用力排便等腹内压骤增。

采分点10:嵌顿性疝表现为肿块紧张发硬,且有明显触痛,还可伴有腹部绞痛、恶心、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排气等机械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采分点11:腹股沟直疝表现为:病人站立时,在腹股沟内侧端、耻骨结节外上方出现一半球形肿块,不伴有疼痛或其他症状;因疝囊颈宽大,平卧后肿块多能自行消失;直疝不进人阴蠹,故极少发生嵌顿。

采分点12:腹股沟斜疝透光试验阴性,此检查方法可与鞘膜积液鉴别。

采分点13:疝内容物继发感染时,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采分点14:疝嵌顿或绞窄疝时X线检查可见肠梗阻征象。

采分点15:半岁以下腹外疝婴幼儿可暂不手术,可采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住腹股沟管深环,防止疝块突出,并给发育中的腹肌以加强腹壁的机会。

采分点16:腹股沟疝一般均应及早施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可归纳为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疝修补术。

采分点17: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仅适用于婴幼儿及绞窄性斜疝因肠坏死而局部有严重感染、暂不宜行疝修补术者。

采分点18:经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基本原理是从腹腔内部用合成纤维网片加

强腹壁缺损处或用钉(缝线)使内环缩小,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美观等优点,并可同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疝、双侧疝。

采分点19:腹外疝病人术后应取平卧位,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微屈,以松弛腹股沟切口的张力和减少腹腔内压力,利于切口愈合和减轻切口疼痛。

历年考题

1.患者,男,33岁:腹股沟斜疝术后取仰卧位,胴窝部垫枕,最主要的目的是(D)

A.预防麻醉后头痛

B.减少阴囊血肿发生的机会

C.促进肠蠕动恢复,预防肠粘连

D.减轻切口疼痛,利于切口愈合

E.防止疝复发

腹股沟斜疝木后取仰卧位,胭窝部垫枕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减轻切口疼痛,利于切口愈合。

2.患者,男,25岁。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恰当的术后饮食护理是(E)

A.术后应禁食48小时

B.术后即进普通饮食

C.术后应胃肠减压

D.术后应静脉供给营养3天

E.若术后6小时无恶心即可进流质饮食

腹股沟疝修补术后6~12小时,若无恶心、呕吐,可进食流质,次日可进软食或普食。

今日荐读

点击下方图片,看趣文

识别







































白癜风临床专家
北京怎么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www.wanshengw.com/nzhl/4611.html